2021/7/29 16:13:38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B 6.B 7.B 8.D 9.A 10.C 11.B 12.A 13.C
一、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4.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5.我国目前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6.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生物起源论)
7.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8.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
9.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10.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1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1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13.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部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1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1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16.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热闹恶毒发展的影响。
18.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1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时遵循了人的发展(个别差异性)
2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实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部均衡性)
2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22.人类历史上曾出现国的狼孩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部起决定作用)
23.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二、辨析题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错误。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说,虽然那看到了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却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
2.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
错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化,忽视了其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印象作用。
3.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错误。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部可能决定社会发展防线个,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错误。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独立性表现之一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超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
1.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相对独立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永恒性
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相对独立性
C.永恒性
D.历史性
3.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A.心理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神话起源论
4.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课外体育锻炼
B.运动竞赛
C.运动队训练
D.体育课
5.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A.军事体育教育
B.天文地理教育
C.政治哲学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
6.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可以加快人的发展。反映了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
A.稳定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7.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社会实践
B.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C.教学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9.教育者创设交往情境,提供社会互动机会,组织多方面交往活动以教育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疏导法
B.交流法
C.对话法
D.心理咨询法
10.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A.生物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实践起源论
11.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A.直观教具
B.口耳相传
C.文字材料
D.黑板加粉笔
12.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家长
B.教师
C.学生
D.校长
参考答案:
1.B2.A3.C4.D5.D6.B 7.C8.A9.Bl0.All.Bl2.B
1.学校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命题的是( )。
A.孔子
B.《礼记·学记》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3.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4.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
A.前者就是后者
B.前者指导后者
C.前者反映后者
D.前者决定后者
5.班级授课制产生于(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教学的特殊形式是( )。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指导
D.小组教学
7.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本( )。
A.目标
B.内容
C.途径
D.动力
8.《礼记·学记》中提出“学不躐等”,讲的是教学要重视(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 )。
A.实际锻炼
B.陶冶教育
C.榜样示范
D.品德评价
10.我国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的文件颁布于( )。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
11.下列教学方法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 )。
A.讨论法
B.读书指导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12.在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班主任
B.任课教师
C.学校领导
D.团队干部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除了掌握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这一点,还要掌握在奴隶社会中一些不同的学校名称。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C
【解析】在学习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时,注意规律是客观的,而原则是要求,是人根据规律提出来的。此外,要注意把这部分内容与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联系起来掌握。
5.【答案】C
【解析】希望考生了解一些班级授课制产生的原因,这样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C
【解析】要把“学不躐等”和“不陵节而施”放在一起来掌握,两者都出自于《礼记·学记》,而且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要注意“躐”和“陵”的含义,它们都有超越、跨越的意思。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德育的方法。近些年来,涉及这一部分的考题不断出现,除上述这一形式外,有时还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来进行考查,如“学校教师给学生插小红旗、带小红花。这体现了哪一种德育方法?”因此,希望考生仔细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掌握每种德育方法的概念及其各种表现形式。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A
1.人的心理就其产生方式而言,都是脑的( )。
A.精神活动
B.意识活动
C.理性活动
D.反射活动
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规律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3.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 )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4.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哪个阶段?( )
A.提出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
6.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
A.强烈
B.较弱
C.微弱
D.中等
7.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 )。
A.有好坏之分
B.无好坏之分
C.都是好的
D.都是坏的
8.下列谁的理论是人格的类型理论?( )
A.艾森克的特质理论
B.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C.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D.霍兰德的人格理论
9.迷信、巫术的流行,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影响社会态度的形成?( )
A.经验的情绪后果
B.参照群体
C.知识水平
D.文化因素
10.性格的ABC理论属于哪个理论流派的内容?( )
A.行为矫正疗法
B.精神分析疗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1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12.下列哪种公式是比率智商的正式公式?(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要掌握反射的概念,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2.【答案】B
3.【答案】C
【解析】把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含义理解清楚,此题不难回答。
4.【答案】B
【解析】可以举一反三,要抓住每个阶段的关键意思。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A
【解析】要把公式记清楚,尤其是后面的百分号的表示。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