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7/29 16:21:47
一、选择题
1.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
A.基本要求
B.具体程序
C.具体方法
D.实施途径
2.通过常规训练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办法属于( )
A.说理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3.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的教育
C.道德品质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4.德育过程的基础( )
A.活动和交往
B.自我教育
C.学校教育
D.说理教育
5.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 )
A.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B.智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C.品德水平之问的矛盾
D.能力水平之问的矛盾
6.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7.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足( )
A.社会化活动法则
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9.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乌申斯基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10.通过操行评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榜样示范法
D.陶冶教育法
二、辨析题
1.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2.“一个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三、简答题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2.联系实际,论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第1题 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 )
A.生产关系的改变B.生产力的发展C.文化素质的提高D.人与人的团结一致
答案:B
第2题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国家政权的性质B.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
答案:C
第3题 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A.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B.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C.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D.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答案:D
第4题 新民主主义国家国营经济形成的主要方式是( )
A.没收私营企业B.公私合营C.没收官僚资本D.土地国有政策
答案:C
第5题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 )
A.相辅相成,相互促进B.物质文明是内容,精神文明是形式C.相互独立,互不相干D.精神文明是内容,物质文明是形式
答案:A
第6题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依据是( )
A.按劳分配规律B.商品经济价值规律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规律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规律
答案:C
第7题 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是( )
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
答案:D
第8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开展“五反”运动是在( )
A.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B.私营工商业中C.全国农村D.教育和文化界
答案:B
第9题 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
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答案:A
第10题 嫦娥四号任务已经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正式开始实施,预计( )2018年发射。任务将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地月L2点对地对月中继通信。
A.2018年 B.2019年 C.2017年 D.2020年
答案:A
第11题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
A.官僚资本B.民族资本C.买办资本D.封建剥削制度
答案:D
第12题 毛泽东明确地提出官僚资本主义是革命的对象之一的著作是( )
A.《反对本本主义》B.《论人民民主专政》C.《改造我们的学习》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答案:D
第13题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
A.无产阶级专政B.资产阶级专政C.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D.官僚地主阶级专政
答案:C
第14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按劳分配结合在一起的是( )
A.按劳动力价值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风险分配D.按经营分配
答案:B
第15题 世界观是( )
A.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B.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答案:C
第16题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A.基本纲领B.基本路线C.基本方针D.基本政策
答案:C
第17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以( )
A.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B.事物的共同性为前提的C.事物之间相互转化为前提的D.事物的发展为前提的
答案:A
第18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
A.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原子结构学说、原子一分子论C.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信息论D.达尔文进化论、控制论、系统论
答案:A
第19题 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答案:B
第20题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
A.各民族共同繁荣B.民族团结和合作C.民族平等D.民族自由
答案:A
第21题 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 )
A.改革开放B.独立自主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三个有利于”
答案:C
第22题 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A.发展教育和科学B.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答案:C
第23题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指导思想是( )
A.资本主义思想B.民主主义思想C.民族主义思想D.共产主义思想
答案:D
第24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经济建设D.对外开放
答案:C
第25题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是(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B
第26题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对象是( )
A.帝国主义与本国资产阶级B.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C.官僚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D.封建阶级与帝国主义
答案:B
第27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运动变化的科学B.事物矛盾的科学C.联系和发展的科学D.否定之否定的科学
答案:C
第28题 内容与形式存在矛盾的根据是( )
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C.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D.形式活跃易变,内容相对稳定
答案:B
第29题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体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
答案:A
第30题 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社会中少数人的思想C.统治阶级的思想D.劳动群众的思想
答案:C
第31题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答案:B
第32题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人类自身不断增长的需求B.阶级斗争C.社会革命D.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答案:D
第33题 系统科学产生的意义在于它( )
A.抛弃了唯物辩证法B.代替了唯物辩证法C.丰富了唯物辩证法D.高于唯物辩证法
答案:C
第34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 )
A.独立的社会形态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C.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答案:C
一、单选题
1.植物和单细胞动物反映形式是( )
A.反映
B.感应性
C.感受性
D.知觉
2.下列哪一个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眨眼反射
B.吮吸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3.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 )
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
4.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 )
A.认识、情感和意志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需要、动机、兴趣、爱好
5.人的心理包括哪两部分( )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
C.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D.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6.人的个性心理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 )
A.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
B.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7.下列哪一选项必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望而生畏
B.谈梅生津
C.望梅止渴
D.尝梅生津
8.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 )
A.语言
B.制造工具
C.劳动
D.直立行走
9.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感应性
10.“谈虎色变”属于哪类反射活动( )
A.无条件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二、辨析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
三、简答题
1.试分析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心理学科的任务。
3.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哪些特点?
4.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其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B 4.C 5.C
6.D 7.B 8.C 9.A 10.C
二、辨析题
1.错误。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
三、简答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这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个性包括个性心理动力(或称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了解、掌握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规律,并为有效地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依据。具体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2)探讨人类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人格的培养提供依据。
3.意识是心理的高级的、完整的形式,它是人在劳动中,和语言一起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所独有的、凭借语言实现的心理反映。
意识的基本特征是:(1)自觉性——先有正确的动机、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然后再行动。(2)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反映,有意识的、主动的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3)社会历史制约性——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等都受社会因素制约与影响。(4)第二信号与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特点。
4.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个人身上在心理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性。其结构成分主要包括能力特征、气质特征、性格特征等。
一、选择题
1.班级授课制。产生于()
A.奴隶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封建社会
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规律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5.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6.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教育是一种()
A.心理现象
B.社会现象
C.自然现象
D.生理现象
7.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
8.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这是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共性和差异性
10.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二、辨析题
1.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三、论述题
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B 5.D
6.B 7.D 8.D 9.A 10.A
二、辨析题
1.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2.错误。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正确。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形成清晰的映象,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三、论述题(要点)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A
【解析】“教学相长”和“及时而教”都出自《学记》,除此之外,还有“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等。
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拉伯雷的《巨人传》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答案】A
【解析】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被译成《雄辩术原理》。
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拉伯雷的《巨人传》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答案】A
【解析】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被译成《雄辩术原理》。
首次从理论上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卢梭
【答案】A
【解析】夸美纽斯为了实现他的“泛智”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乌申斯基
D.第斯多惠
【答案】A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答案】C
【解析】“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生长”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两个教育主张,他的其他的经验主张也需要掌握,如“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和“教育无目的”等。
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倡导的“三个中心”是指( )。
A.教师、活动、经验
B.学生、活动、教材
C.教师、书本、课堂教学
D.学生、经验、活动
【答案】C
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之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并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C
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之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并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C
著名学前教育家的代表作是( )。
A.《教育漫话》
B.《爱弥儿》
C.《人的教育》
D.《教育论》
【答案】C
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
A.《普通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C.《论共产主义教育》
D.《教育过程》
【答案】B
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更侧重于哪一个教育流派?( )
A.形式教育派
B.实质教育派
C.传统教育派
D.现代教育派
【答案】C
【解析】传统教育派的观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间接经验中心)、课堂中心。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等。
现代教育派的观点是:学生中心、直接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等。
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克鲁普斯卡娅
C.凯洛夫
D.马卡连柯
【答案】D
《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是苏联著名教育家 ;结构主义学说的倡导者是美国著名教育家 。
【答案】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
【解析】目前的考试没有填空题,上述考点可以以选择题等形式出现。
“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
A.赞可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瓦·根舍因
【答案】A
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是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的?( )
A.程序编排的原则
B.激发动机的原则
C.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D.结构主义的原则
【答案】C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 )。
A.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B.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C.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论
D.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答案】D
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提出了合作教育学的理论。合作教育学的核心是( )。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B.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C.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
D.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答案】A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瓦·根舍因
【答案】A
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 )。
A.赞可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瓦·根舍因
【答案】B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